冈田光范等发明了图 13 所示的扩张装置,该装置由真空室 1 、冷却室、真空室 2 和密封垫构成。真空室 1 和真空室 2 内没有模具,冷却室处于两个真空室之间,这样不会产生模具与热缩管之间的摩擦力,有利于减小热缩管轴向收缩率。真空室 2 的真空等于或小于真空室 1 ,在真空压差的作用下,热缩管便于从扩前管向热缩管方向移动,有利于减小轴向收缩率。由于有两个真空室,即使扩前管的外径发生变化,对真空的影响也不大,依然能够保证扩张稳定。扩张方法为内压与真空联合扩张。
李可涛等发明了图 14 所示的扩张装置,该装置由真空室、冷却室、环形水套、模具和模嘴构成。环形水套部分的模具壁上有贯穿小孔 2 , 通过小孔 2 可以强行向模具内注入冷却水,在真空室小孔 1 处施加的真空作用下,从小孔 2 进入的冷却水向小孔 1 方法移动,在提高冷却速度的同时,降低热缩管与模具的摩擦力,热缩管的轴向收缩率可以稳定的小于 2 %。
3 内压扩张技术
内压扩张技术就是利用热缩管内部的压缩空气进行扩张,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达到0.2MPa-0.6Mpa ,扩张能力强,凝胶含量达到 70 % , 也能顺利扩张。
图 15 ( 1 )是对比的扩张模具,图15(2)图15(3)和图15(4)是中村浩一等发明的扩张模具,从表 2 可以看出,模嘴比 A (模具最小截面内径与扩前管外径的比)对热缩管轴向收缩率的影响比较大,中村浩一等发明的扩张模具制得的热缩管轴向收缩率明显减小。 A 为1.1时,热缩管轴向收缩率最小, A 大于1.3以后,随着 A 的增加,热缩管轴向收缩率变大。扩张方法为布袋内压扩张。
之「四」共「五」篇
本文由东莞云林搜集并整理,欢迎关注,带你一起长知识!